首页 > 研究推广 > 案例分析

入股阿斯顿•马丁!“并购之王”再出手

[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22年10月12日][点击量:897] 【 【打印】

在业界,一直热衷于“买买买”的吉利有着“并购之王”的雅称,不久前,这个“并购之王”又出手了。

据媒体报道,近日吉利对外宣布,已经完成了对英国超豪华性能品牌阿斯顿•马丁的股份收购,收购股份7.6%,这也是吉利在沃尔沃、戴姆勒、路特斯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之后的又一个大手笔。


又一豪华品牌收入囊中

事实上,吉利早在两年前就瞄上了阿斯顿•马丁。彼时,除了直接的财务投资外,吉利还想在技术层面与阿斯顿•马丁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不过当时的阿斯顿•马丁刚处于新能源转型期,对未来期望颇高,所缺的只是资金,因此最终拒绝了吉利,选择了老股东的投资。

但时过境迁,随着新能源转型进展缓慢,阿斯顿•马丁终于意识到其新能源车型的拓展必须要引入一个在汽车电动化方面有多年深耕经验的合作伙伴,再加上今年上半年阿斯顿•马丁的全球销量仅有2676辆,亏损扩大到了2.85亿英镑,总负债为23亿英镑。于是,阿斯顿•马丁不得不重新考虑起吉利的入股方案。

当然,吉利也不是“扶贫大使”,其入股阿斯顿•马丁也有自己的考量。

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虽然阿斯顿•马丁近况堪忧,但毕竟是个国际知名的豪华车品牌,其品牌形象还不至于被糟糕的财务状况拖垮。吉利入股阿斯顿•马丁,对其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消费者和市场中的品牌形象大有好处。

其次,在此时入股阿斯顿•马丁,吉利其实是占便宜的。据媒体报道,吉利收购阿斯顿•马丁7.6%的股份实际花费约为2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5亿元。可做对比的是,吉利在去年的营收超过千亿元规模,盈利超过43亿元。相对于收购阿斯顿•马丁带来的好处,这点付出对吉利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我们很高兴正式成为阿斯顿·马丁的投资者。吉利控股在支持入股企业转型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且在超级电动和智能网联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这将助力阿斯顿·马丁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功。期待与阿斯顿·马丁共同探讨协同合作机会,阿斯顿·马丁将继续坚持其发展战略,致力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提升盈利能力。"


“并购之王”

在业界,吉利一向以大手笔的并购著称。

早在2006年,吉利就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19.97%的股份。锰铜控股是英国伦敦出租车的主要生产商,吉利在收购入股锰铜控股后,自然也顺利进入到英国出租车市场。

而这既是吉利的第一笔收购,也是它的牛刀小试。

有了第一次收购经验,吉利在4年后迎来了震惊业界的大手笔。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100%股权,从而从福特手中将这一国际知名品牌收入囊中。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一改曾经技术落后、品牌不响的市场形象,开始进入其高速发展期。

并购沃尔沃的甜头让吉利难忘,而后其继续着自己的并购之路。在2014年和2015年,吉利先后收购英国电动汽车研发公司EmeraldAutomotive以及碳循环国际公司的股份;2017年,吉利又收购了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的股份,并间接拥有了PROTON49.9%的股份和51%的豪华跑车品牌莲花。

到了2018年,吉利再次震惊业界,收购戴姆勒9.6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除了在国际市场上疯狂“买买买”,在国内市场吉利也是四处出手。2016年,吉利斥资4亿元收购东风南充公司100%股权;2020年,吉利又分别入股了安徽华菱星马以及重庆力帆;2021年,吉利又将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买买买”之后的难题

不过,虽说吉利在“买买买”上很舍得花钱,但其近况也并非尽如人意。

吉利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虽然上半年吉利实现营收582亿元,同比增长了29%,但归属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却减少了35%,为15.5亿元。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财报表示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比例上升,原材料成本增加,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另外,极氪半年内新增投资66家品牌直营店,致使分销及销售费用上涨。极氪发展初期需要负担较高的经营成本,这些都影响了吉利的盈利水平。

财报中的这一点,其实直指吉利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那就是相较于同行,其在新能源转型上始终慢了一拍。在如今各大传统汽车厂商都加快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各路造车新势力蜂拥而入之时,吉利在新能源车型上并没有什么亮眼表现,其销量大头依然是传统燃油车。数据显示,在2021年,吉利燃油车的销量为122万辆,占了其总销量的九成。吉利的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表现不佳,再加上本身又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进一步削弱了其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从而导致成本高企。

诚然,对车企来说,并购是一条捷径,吉利也确实通过一系列并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不过,并购也并非万能,在“买买买”之下,加强对自己“内功”的磨炼也是一个企业壮大的必要条件。

彭洋/文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