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职场纵横

“商界传奇”张瑞敏

[来源:本站整理][日期:2021年11月28日][点击量:1529] 【 【打印】

张瑞敏今年已经72岁了,与他同时代出生的“40后”企业家基本都已退居幕后。几年前,曾有记者问过张瑞敏,是否会在意自己有一天退下来。张瑞敏颇为淡然地说道:“老兵不死,只是淡出舞台。”

 

“商界传奇”张瑞敏

 

11月5日,张瑞敏主动向海尔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提请,不再参与新一届董事提名,仅担任名誉主席。他的继任者为周云杰,总裁则由梁海山担任。

这意味着,张瑞敏即将告别自己一手缔造的海尔。

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创立37年来,从1984年营业额只有348万元、亏空高达147万元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到2020年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3000亿元、利税总额超4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之一的海尔智家荣居世界500强,目前在A股市值近2500亿元。

在这37年间,张瑞敏强势的个人管理风格深深地印刻在海尔的日常经营管理、组织架构以及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这种特质,多次让张瑞敏在众多质疑声中坚定地选择了不断自我变革,既成就了时代巨浪中的海尔,也成功书写了一段“商界传奇”。

 


砸出海尔转折的一锤

1984年,张瑞敏临危受命,来到海尔的前身青岛冰箱总厂出任厂长。当时,这是一家濒临倒闭、资不抵债的小厂——这家小厂的营业额只有348万元、亏损却高达147万元,濒临倒闭,一年内更换了四任厂长。

而时至今日,海尔早已成为一家全球性的集团公司,到2020年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3000亿元、利税总额超4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海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之一的海尔智家荣居世界500强。2020年的营业收入达到2097亿元,其中电冰箱收入615亿元、洗衣机收入484亿元、空头收入299亿元、厨卫电器收入313亿元、水家电98亿元。据今年3季报显示,当年海尔智家的营业收入为1700亿元 ,同比增长10%,净利润为99亿元,同比增长57%,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海尔智家可能会创近年来最佳表现。

在张瑞敏执掌海尔集团期间,海尔曾连续12年蝉联欧睿国际世界白电第一品牌。在此基础上,海尔创立了物联网生态品牌,并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品牌百强榜中唯一生态品牌。

海尔的转折,甚至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转折,始于张瑞敏在1985年的那一锤子。

当年,有消费者反馈,工厂生产的电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因此,张瑞敏逐一检查了仓库里的400余台冰箱,发现其中76台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工厂内部研究决定将这76台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作为福利,折价售卖给内部员工,遭到张瑞敏坚决反对。“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随后,张瑞敏宣布,所有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需要砸掉销毁,并且由制造冰箱的工人亲手来砸。

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但张瑞敏还是拿起锤头,亲自砸了第一锤,砸向了不合格冰箱,很多职工在砸冰箱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张瑞敏借此想要树立一个观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张瑞敏砸冰箱”不仅是海尔著名标志性事件,成为海尔以品质品牌赢得市场的起点,让海尔拿到了家电第一块国家质量金牌,也唤醒了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家电行业的质量意识。其在管理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形成强大的海尔企业文化,为家电行业管理创新树立了榜样。

张瑞敏这一锤,不仅是海尔向品质转型的起点,同时也唤醒了中国家电行业的质量意识。

 

张瑞敏既是管理家,也是实干家,曾凭“两锤子”为海尔砸出了一个美好未来。


再次举起的“锤子”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了。但在中国市场,当时还没有蔓延到实体经济来,至少在家电市场还看不出这种迹象。尽管如此,当时的海尔正在张瑞敏的主导下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型,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2008年8月28日,海尔历史上又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张瑞敏再一次举起他那把“大锤”,这一次他要砸的不是冰箱,而是仓库。

当张瑞敏及海尔决策层提出要取消DC库(海尔在各工贸公司设立的物流仓库)的时候,整个市场的人员都炸锅了。市场人员直接说:这是不可能的,现在市场形势那么差,有仓库都未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更别说取消仓库了。要是取消仓库的话,销售肯定要大幅下降。

客户的反应也非常大。一位海尔的老客户给海尔反映:“你们要取消仓库,大方向我们认可,但你们这样做是违约的。”因为按照经销合同,客户是在当地的海尔仓库提货。现在没了仓库,给客户造成了交货不及时的麻烦。

张瑞敏和他的决策层顶住压力,做法是:卖不出去就停下来,停下来怎么办?停下来倒逼企业内部的体系。为了不让变革的成本影响到客户,海尔改变了自己的供应链流程,周下单、下周单,按单生产。虽然没有仓库了,但通过订单模式和流程的变革,海尔把货放在公路上,放在集装箱上,实现即需即供。

国庆节之后,金融危机明显波及到中国市场,市场零售大幅下滑,行业的库存大幅上升,而海尔的库存处理得恰到好处。

由此可见,张瑞敏是有着长远目光、真知灼见的高手,他对行业动向的掌握敦促使他不得不顶住压力,砸掉仓库以应对随之即来的“金融危机”,他的这种决断力和勇气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从一个小厂到全球性集团公司,海尔数十年来的发展离不开张瑞敏。


人单合一

海尔在不断发展壮大,张瑞敏也从未停止过自我探索的步伐。他不仅被许多中国企业家视为楷模,还被称为管理哲学大师,三次入选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榜单,理由是他“创造了独特、创新、进化、融合东西方管理哲学的商业模式”。

张瑞敏是康德的拥趸。他曾表示,互联网时代,康德“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教诲尤其值得倾听和践行。“康德说,每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当成工具,因为人本身就是目的。员工、消费者、企业领导者、合作伙伴等都是如此。”受此启发,2005年,张瑞敏首次提出“人单合一”模式,这成为张瑞敏管理哲学的核心。

所谓“人单合一”,是把用户和员工连接在一起,让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并组成直面市场的自组织,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来实现自身价值。这种模式下,每个员工都是拥有现场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的创业者和动态合伙人,海尔内部组织也从以往的科层组织(垂直多层组织架构)被打散为数千个小微创业公司,基于海尔的孵化平台,对这些小微公司提供资金、技术、资源支持,鼓励不断创新。

前IBM公司总裁郭士纳曾和张瑞敏讨论过这种模式,郭士纳坦言自己在任时也想进行类似的变革,担心风险太大而作罢。几十万人的组织,一旦乱了,将是一场灭顶之灾。对海尔来讲,这也是一场可能革掉自己命的巨大挑战。

张瑞敏出席某商业论坛时曾自曝,在这场自上而下的组织变革中,海尔2013年初员工数量是8.6万人,年底减少至7万人,裁员1.6万人,比例为18%,2014年预计再裁掉1万人。这当中包括了大量中层管理者,海尔的营收也因此一度停滞。“海尔没有中层管理者了。摆在海尔中层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自主创业,二是离开。被裁掉的其它员工因为各种原因不适合再留在海尔工作。”张瑞敏表示。

可以说,张瑞敏所推行的“人单合一”模式即使放在全球企业史上也绝无仅有,它是一次为解决大公司员工效率低下、远离市场问题的勇敢尝试。这个模式背后所遵循的改革理念,与张瑞敏对道教的理解高度契合。

1994年,张瑞敏曾写下《海尔是海》一文,其中对于“人单合一”中的组织架构问题,曾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大制不割”来解释。《道德经》是张瑞敏最喜欢的一本书,曾反复阅读多遍。在张瑞敏的其他管理方式中也可以寻找到“道”的痕迹,如水式管理、组织无边界、去中心化的“无为”理念等等。

张瑞敏酷爱读书,据说其每年的图书阅读量超过100本,藏书多到需要分类员打理,其中以哲学类书籍居多。除了康德、老子、德鲁克,海尔价值观的第一条“自以为非”,源自黑格尔的自我否定说,这个肯定用户、否定自己的方法论指引着张瑞敏,也支撑着海尔内部的不断自我颠覆,而非不思改变。

 

与张瑞敏同时代的企业家几乎都已退居幕后,如今这位“老兵”也即将淡出舞台。


“去张瑞敏”时代

张瑞敏自己曾说过,如果海尔还是一个传统的科层制企业,即使他一直在海尔干也不能保证海尔不出问题。而通过创造“人单合一”的模式,可以把传统的领导人更迭大事变成了日常的小事。

在张瑞敏宣告辞职的通稿中,海尔方面强调,张瑞敏首创了一种使海尔在转型成为生态型企业后仍可持续进化的传承新机制。从这个角度看,“人单合一”模式成为了论证海尔在剥离一代创始人标志之后仍能良好运作的支持因素。

作为一手将海尔推向高峰的传奇领导人,张瑞敏对海尔的影响已经深入这家公司的骨髓,成为海尔文化的精神坐标。而在往后“去张瑞敏”的时代,新班子管理下的海尔并不轻松,内部改革的阵痛仍在,外部技术和竞争格局变化多端,挑战只会越来越大。

如今“白电三巨头”美的集团总市值4940亿元,格力电器总市值2187亿元,而海尔智家处于中位,总市值为2472亿元。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海尔曾经是当之无愧的“家电一哥”,现在却被美的反超位居第二名。海尔智家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实现1699.6亿元,远低于美的同季度的2613.42亿元。

不仅营收不理想,财报还显示,当前海尔存在着净利率偏低、重销售、轻研发的问题。统计可得,2018年和2020年,海尔研发费用率在三巨头中垫底,其销售费用率却一直排名榜首。而在家电品牌之外,来自互联网科技企业及其他新兴企业也都虎视眈眈,欲从中分一杯羹。

面对快速变化且对海尔这样的传统家电企业略显不利的市场环境,能否寻找到更多增长动力,重回原有市场地位,既是海尔新管理班子需要应对的挑战,也是机遇。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是张瑞敏的名言。即使他功成身退,对未来的海尔也同样适用。

编辑:彭洋

(整理自一地基毛、界面新闻,有删改)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