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中心 > 新阶层文化

【风尚志】“百马大叔”田同生

[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8年12月26日][点击量:3283] 【 【打印】

本刊记者 曹清

 

“我差点喘不过气,差点在上面再也下不来,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我真的落下了很多东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田同生的心态已经释然,但是语气中仍有一丝不甘心。55岁开始跑马拉松就是因为放弃了8027米希夏邦马蜂的登顶,这让他痛定思痛,奋起直追,终于在十年之后成为了人们口中神奇的“百马大叔”。

10月底,田同生在微博上晒出了网上最火的Ins炫富方式,炫的全是他55岁之后征战马拉松所得的奖牌,金灿灿地铺满一地,自己则呈摔跤状趴在奖牌围成的圈里,从照片里看得出田同生精神矍铄,潮流范儿丝毫不输于年轻人。随后他的女儿田十川也忍不住贴了一张奖牌“炫富图”,配文道: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为了跟随父亲的脚步,为了体验实现自我的感觉,从不跑步的田十川也开始尝试马拉松,直到成为一个真正的跑者。至此,田同生身边的人好像都被他“同化”了,他身上的那股奇异力量,几乎让他身边所有的人都跟着“跑”了起来。

总有人好奇,田同生缘何放弃“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偏要“迎风斩浪、自虐不止”?他只用马拉松里奔跑到终点的畅快来回答这个问题,从前是为了锻炼羸弱的身体,而现在的田同生则奉行着这样的态度:长距离的耐力训练从来都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挑战,它蕴含着对自我、生命乃至自然的重新认知。诚然,若不是马拉松,若不是他坚持“推动一百个有影响力的人去跑一百个马拉松”,中国的马拉松事业不会如此繁荣,人们也不知道马拉松真正所带来的幸福是什么。就如同近畿国际旅行社(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浦雅文说的那样:田老师高尚的人格以及自身所拥有的由内而外的魄力、活力和体力,让我们明白人生的大门只能从自己内部打开,从而引导我们获得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创造奇迹

世界上有无数个“差生”逆袭的故事:演讲家最初是个结巴,画家自诞生起就看不见世界,音乐家连音阶都分不清楚……四十年前的田同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就是身子弱。回看他这四十年的奋斗,就是一个“体育差生”逆袭成“国家运动员”的过程。

历来体育不及格的田同生在大学毕业时被告知“体育须补考,否则无法毕业”,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他选择了最简单的100米,但因拼尽全力而又操之过急,田同生在60米的地方摔了个“大马趴”,当他准备起身继续奔向终点时,体育老师的嘲笑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自那时起,田同生讨厌体育老师,也厌恶体育。他决定不再碰任何运动项目。

转眼,身形纤瘦的田同生已是北京略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也在客户关系管理思想领域成为了领袖级别的人物,无数高校和公司请他去教学。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田同生似乎放下了对运动的芥蒂,开始参加企业家俱乐部的运动项目,但是他对运动依旧很排斥,仅是为了应酬和事业。田同生始终没有敞开心怀接纳运动,他还是那个“体育差生”。

转折在2008年,登山爱好者王石组织了一个攀登希夏邦马峰的活动,作为圈内人,他也报名参加了。日子越来越近,之前虽然刷新了6178米的玉珠峰“最老年龄者”攀登记录,但这是田同生第一次攀登海拔高于8000米的高峰,他有点紧张,活动开始之前健了身,带了一张女儿的照片,为了庆祝成功登顶,还特意带了相机。但登山那天的实际情况却渐渐背离他的预期,由于体力不济,田同生逐渐跟不上王石一伙人的脚步了,尽管王石还比他大两岁。其他九名队员成功登顶,只有田同生一人止步于7450米的海拔,休息时很痛苦,顶峰的雪光缭绕着云雾,透着山友们的轮廓,有点刺眼。

下山时,田同生回眸望向希夏邦马蜂,暗下决心:我还会回来的。这一次的登山之旅让田同生悟到了什么东西,好像是身体素质真的不行了,又好像还有其他东西,他也说不上来。为了重攀高峰,田同生开始跑步,长跑可以锻炼耐力,坚韧意志,只要把这两样练好,登山的最大障碍就克服了。

不可能做到的事往往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愈发迸发生机,愈发接近成功。田同生的锻炼成果在2009年10月得到了第一个印证,不过这个印证是跑步给他的。在北京国际马拉松上,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半程马拉松,2010年1月在厦门,田同生又完成了个人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两旁的人群和建筑逐渐往后退,心里纯粹到只看得见终点,跑马的畅快感和幸福感让他无法自拔,误打误撞地,田同生找到了比登山更快乐的事——他爱上了跑步。在精神导师村上春树的影响下,田同生开启了疯狂征战马拉松的下半生。

从半程跑向全程,从中国跑向世界。从2010年1月2日在厦门完成第一场全程马拉松开始,田同生总共用7年11个月2天的时间,跑过了4大洲16个国家54个城市的马拉松,到2017年12月3日在开化完成了第100场马拉松的收官,同时田同生有惊无险地跑完了连续三轮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六大赛事。顺理成章,田同生在65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第一位100(马拉松)+3×6(连续三轮六大赛事大满贯)+1(亚洲大满贯)的跑者,他已经蜕变成了“国家运动员”。

在田同生看来,他只是超越了自己,收获了跑马带给他的一切;而在我们看来,从“体育差生”逆袭成为“国家运动员”,他就是一个奇迹。

 

热爱“自虐”

看到田同生的背影,绝对会联想到这是一个“70后”或者“80后”,因为他的背影里有岁月的积淀、真实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还留存有少年的勇气,不曾想他险些就是“40后”了。企业家也是普通人类,通常来说年过花甲,手摇折扇,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慢走就是他们最剧烈的运动,还不得不承认岁月和泥碾作尘的凄然。某个层面上讲,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分为两类,一是退隐山林,安享岁月静好;一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前者代表人物颇多,后者田同生算一个。

“我总想实现普通人不能完成的梦想,”田同生从不说假话,“我的人生要绕道走,不走普通人热衷的捷径。绕道走的人生,能让自己更多地感受到人生途中的各种经历与美好风景,这些会成为一个人冲刺的丰沛能量。”青春期那几年把体育视作死敌时,当投资失误站在深圳高楼楼顶说服自己活下来时,当得知松果体(大脑中的一个腺体)下存在囊肿而跑遍中国脑外科医院寻找希望时,田同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是一个如此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人。

田同生之前是搞登山的。这个高风险运动项目不仅将赚钱的机会丢在一边,更要冒着生命危险与严酷的环境较量。而秉持着“人生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对苦难的承受能力”这个信条的田同生还是愿意每年花费一半的时间去攀登雪山,去刻意磨炼自己的意志。

最开始锻炼时,500多米高的香山,在不负重的情况下,田同生要休息多次才能爬上去。后来经过无数次“不顾一切的坚持”后,他很快适应了香山,甚至下山后体能还用不完。为了增加征服高山的快感,田同生逐渐加高登山海拔,开始尝试雪山。能让人马上有高原反应的四姑娘山有5000米,田同生觉得是小菜一碟;到了7000米左右的南迦巴瓦峰,几乎不能快速呼吸的田同生很享受缓慢行走的踏实感。显然,不跑步之前,他已经是一个喜欢自虐的人,还擅长从中“捞”出自己的人生哲学。2007年,田同生连续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澳洲最高峰科西阿斯科峰、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这四座山,中国登山队队长用了十年时间才登顶,挑战极限的田同生仅仅用了一年。其实他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怕,“我有点套进去了,”最后2008年的希夏邦马峰登顶失败彻底击中了田同生的心,“当时太沉迷于登山了,其他事情几乎都扔下不管,结果生活失去了丰富的一面,急于求成,更违背了初衷。”“自虐”是为了素质的提升和意志的历练,而不是钻了牛角尖,必须要“弄死”自己,田同生差点就“虐”错了方向。

人生有三种,一种是均瑶集团王均瑶、国美电器黄光裕式的,“脉冲”很高,坚持单一的目标;一种是没有起伏的直线,非常平庸;还有一种,是田同生追求的有高有低的人生,生命面积尽可能大,生活内容尽可能丰富。所以登顶失败的田同生既是为了完结登顶的心愿,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面积,马拉松、铁人三项、登山反复交替在他的工作之外,这虐着虐着,就把自己的生活过出了很多崭新的元素。

如今,田同生的身份有点复杂,是万科A董事会主席郁亮和万科集团外部合伙人毛大庆的跑步辅导老师;也是号召将科技与健康融为一体的“跑哪儿”科技联合创始人;还是计划陪同100个伙伴跑完人生首个全程马拉松、推动100个企业家跑全程马拉松、在100个城市里跑完全程马拉松的马拉松推广者;同时,还是与女儿合作出版系列绘本的作家。去各个城市演讲时,当初受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启发坚持跑步的田同生也希望自己能给跑步这剂良药裹上糖衣,“我的故事献给还没跑起来或刚刚跑起来的彷徨、顾虑和痛苦,去证明马拉松与年龄无关。”

田同生最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给予了自己重新来过的机会,也开启了一扇方便别人走向新世界的门。鉴于田同生认真执着却又可爱逗趣的形象,无数网友爱上了他,称其为“百马大叔”和“马拉松传教士”。

 

生命不息

这一路走来,田同生的“百马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9月,参加柏林马拉松启程出发前夕,遇到了亲人病故;2012年11月,参加纽约马拉松比赛前一天,桑迪飓风横扫城市,比赛被迫取消,日程打乱得七七八八,食宿都成问题;2015年7月,参加澳洲乌鲁鲁马拉松,因航班故障错过了开赛时间,几个小时后赶到现场,主办方破例重新鸣枪……最惊心动魄的是2013年4月,在波士顿马拉松的比赛途中,终点处发生了恐怖袭击,人员伤亡惨重,听到妻子女儿也在终点处被吓得眼前一黑……虽然跑遍了北美、欧洲、大洋洲的各类马拉松,田同生还只是一个为了自我磨炼而跑步的“孤狼”,他只想证明自己很牛,但这场波士顿马拉松的爆炸案,让他从自己狭隘的世界走了出来,他明白一个人跑得再多,依旧是实现小我价值的独乐乐,只有影响和推动了更多的人跑起来,才是众乐乐。救助他的志愿者、警察和互不相识的人给予了他重新认识马拉松精神的窗口,他想身体力行地去传播马拉松精神。

在中国,大多数人只关心跑得最快的,但田同生坚信马拉松与金牌无关,跑或走都无所谓,只要肯坚持。刚开始推广跑步的时候,遇到的难题很多,一个人想带动一群人甚至更多的人,除了坚持也别无他法。

“跑步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防伤、技术动作、跑前热身、跑后拉伸都很重要。”田同生的“跑步之道”,大多是自己摸索的结果,他想把这些实用的知识传达给更多的人。但在跑步还没有兴起的五六年前,人们很少主动跑步,在社交工具也不发达的情况下,田同生只有靠面对面的说服和实际行动去打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坚持了几年,移动终端也飞速发展着,这让田同生处在一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时代,“有了微博、微信等APP,时间、空间的阻碍在跑步社交面前正在弱化。”田同生看到了曙光,他尽可能地在社交平台上建立跑团群,每个群的时程安排都非常科学化。以其中一个名叫“6628”跑团举例,“每周六6点28分,分散在天南地北的跑团成员一起出发,完成公里数后晒自己训练的照片,然后在网上继续讨论,分享跑步的故事和经验。”跑团的诞生让跑友坚持的动力更多了一分。田同生还呼吁每个城市都应该修建适合跑步的基本设施,在房地产商的楼盘里,建设一条跑步道以方便居民日常使用已经成为共识,“如果政府在市政建设规划时也能予以引导和支持,那各个城市的‘跑友’会越来越多,对开展全民健身无疑是大好事。”

历时五载,今年5月初,田同生和他的女儿田十川共同创作的“百马人生”书系全部出版发行,这四本精装版套装书的封面色彩全是以粉色和黄色为主色,尽显活泼可爱,因为在他们父女俩心中,跑马本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他们希望看到书的人,都愿意去尝试这一项对身心有益的运动。

如今,田同生跑马时再也不会因为身形瘦弱而被收容车中途召唤,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同样爱好跑步的人商议如何打造智慧赛事和智慧体育,同时和全世界跑团一起跑步,推广中国马拉松,一年又一年地完成世界马拉松赛事大满贯,也期待着中国能成为第七个世界马拉松赛区。

一件很简单的事,每天都做,也就成了哲学。“百马大叔”的奇异力量还在迸发着,也许有一天,他会和你比肩奔跑,朝着你想要的终点,一起坚持下去!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