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推广 > 理论前沿

【商业评论】不讲伦理,不是管理

[来源:本站整理][日期:2018年08月06日][点击量:1774] 【 【打印】

作者:苏勇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规章制度固然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但要真正发挥人的潜力,使组织成员的行为能够符合组织的目标,不仅需要规章制度的硬性制约,还需要伦理道德的内在引导,以良好的伦理道德激发组织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每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自己的行为都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哈佛商学院教授林恩·夏普·佩因在其《公司道德—高绩效企业的基石》一书中曾指出,“人们希望今天的领先企业不仅能够创造财富,生产和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成为‘道德角色’的表率——作为在道德框架下开展业务的深具责任心的代表。因此,人们希望它们能够坚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坚持价值判断。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好事和坏事承担责任,对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出积极反馈,管理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承诺。今天的社会赋予了公司这样一种道德责任。”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企业成长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管理伦理,正在引起众多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资本是否有道德性、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这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管理伦理的思考与探索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从企业管理的实践来看,对管理活动的伦理思考,有以下四个角度:

 

管理的对象是人

人类自从开始了集体活动和劳动之后,才有了比较明确的管理活动。一切集体和社会组织都是人群的集合,而社会生产和生活无非是人群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协调人群的活动,取得理想的结果,就有了各种形式的管理活动,而人在其中则充当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为了追求活动的理想结果,必须充分调动所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这需要规范人的行为,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意识,充分发掘人的内在精神潜力。

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规章制度固然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但要真正发挥人的潜力,使组织成员的行为能够符合组织的目标,不仅需要规章制度的硬性制约,还需要伦理道德的内在引导,以良好的伦理道德激发组织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每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自己的行为都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把握伦理的准则

管理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对人、财、物的支配活动。就企业管理而言,无论是内部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的拓展,都是在一个基本目标下,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度与支配来达到某种目的。

在对人、财、物的支配中,离不开对伦理准则的把握。例如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怎样才能进行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到最佳程度?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如何才能兼顾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企业的管理者在从事对人、财、物的支配中,怎样才算不违背道德原则,这些都离不开一种清醒的道德意识和对伦理道德准则的掌握。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纷纷策划出不少新思路和新点子。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固然可嘉,但由此所产生的问题也不少,这就更加突出了伦理原则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正确区分个人与集体

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而在对人的管理中,怎样使每一个人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其中充满着伦理学的内容。而且,怎样才算“正确处理好”,本身可能就更具有伦理难度。

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复杂,企业管理手段不断创新,员工的思想意识在当前这一科学化、信息化时代也在经常变换。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怎样做到既考虑到集体的利益,使组织和集体不断发展壮大,又兼顾到员工个人的利益,以更好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这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不仅有管理艺术、管理水平上的考验,更有伦理道德方面的考验。而且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组织与新生代员工之间的关系,又面临新的考量。

而对普通的被管理者来说,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不仅是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且更多的是涉及到个人行为中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意识的问题。

员工如果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摆正个人和企业的位置,具备了较高素质,才能使整个组织在大家的齐心合力下,获得长远的发展。

 

伦理寓于管理细节

用管物的方法来管人,是否符合道德?把企业员工视为“经济人”,认为他们到企业来工作,仅仅是为了获取物质报酬,这是否符合现代员工的本来愿望?

企业中的工作设计单调枯燥,而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常让员工从事专业化、重复性非常强的劳动,最终导致员工身心失调,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心理疾病。这种已被普遍认为的“不道德”,却仍被一些企业视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法宝”。

在市场营销的过程当中,贬低别人的产品,以此来抬高自己企业,或者不切实际地夸大本企业产品的效果,对消费者形成误导。凡此种种,说明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错综复杂的伦理问题。

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放宽一点,在医学管理领域的“安乐死”问题、在社会管理领域中的人口问题等等,其中所蕴含的伦理问题则更为复杂化,许多内容有待于深入研究。

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作为社会中数量众多的一类组织,它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性的组织,其每一项行为不仅具有经济学或者是管理学上的意义,而且还有社会层面上的意义。企业行为由于资本的推动和所带来的利益,常常会产生一种扩散效应乃至示范效应。因此,应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企业的行为,方能更好地认识企业存在的意义及企业管理活动的伦理性。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指导单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主管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 渝ICP备14005088号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543号